(⊙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439-阿里郎自大
作者:楚人
製圖:孫綠/ 校稿:貓斯圖/ 編輯:白鷗
現在中文網絡上流行一個說法,說全宇宙都是韓國人的。據說這是為了呼應韓國將孔子、筷子、端午節都劃為韓國製造的諷刺之語。這個說法當然有誇張的成分,但韓國和朝鮮人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卻是大家公認的。
但還是有共同點的
朝韓的民族主義傾向甚至還滲透到了聖潔的體育領域。韓國舉辦大型賽事就會出現奇怪的錯誤判現象,並明顯傾向韓國,已經是見怪不怪。幾天前的平昌奧運會上坑了中國一把不說,韓日世界杯時還坑了黃金一代的意大利,一切都是為了保送韓國晉級。
沒接棒就能拿冠軍
棒子國buff?
然而歷史上的朝鮮半島,其實並非一直如此。實際上,與今天的朝韓兩國民族主義爆棚的形象相比,當年的朝鮮王朝完全是另一幅畫風。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夢迴當年的朝鮮半島,看看這個小中華的對華態度是如何改變的。
明亡之後的小中華
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之初,就立下了事大主義的國策,也就是侍奉大明。甚至朝鮮這個國家的名字,都是李成桂請示明太祖朱元璋而獲得的。
李成桂
但真正讓朝鮮對明朝感恩戴德的是壬辰倭亂中,明朝出動上十萬大軍,損失數万人,耗用銀兩幾百萬兩援助朝鮮。可以說,沒有明朝大軍的援助,朝鮮可以說是必然要亡國的。感念大明救國之恩,在此後三百年裡,成為朝鮮舉國上下的政治正確。
明與日本之間的朝鮮
壬辰倭亂
那時候的朝鮮國對“小中華”這個稱號感到非常榮幸。
但滿清崛起之後迅速擊敗了朝鮮,使之臣服滿清而停止朝貢明朝。之後,滿清入關,明朝滅亡。朝鮮人所感念的大明不復存在。
朝鮮和大明的關係真的很不錯
但這並沒有阻擋朝鮮君臣和讀書人對明朝的懷念。
表面上,朝鮮恭敬地侍奉清朝,禮數周正,甚至得到了康熙等帝的嘉獎。但在私底下,朝鮮君臣們信奉的是尊週攘夷。在朝鮮儒生眼中,如元清這樣的非漢族王朝,都不能視為中華,也就不值得侍奉。
朝鮮小姐姐並不想嫁到大清
並擺了一張厭世臉
朝鮮國王不僅對清朝皇帝的出人出糧要求非常怠慢,甚至還招募了一群儒生,謀劃組織十万精兵北伐為明朝報仇。消息傳到清朝,朝野震動,要求懲罰朝鮮。結果朝方三名大臣挺身而出,自願赴死,可謂盡忠之表率。
朝鮮士兵繼承了大明武裝的優良傳統
即使北伐失敗,朝鮮上下也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文化設施表達對明朝的眷戀。
大報壇由朝鮮國王肅宗於1704年建立,最開始供奉出兵援朝的萬曆皇帝,在英祖時期,加上了賜予朝鮮國號的明太祖和在危機關頭依然積極準備援朝的崇禎皇帝。這裡每年都要舉行祭祀,是朝鮮王朝後期最重要的祭祀。
朝鮮對明朝的眷戀之所
之大報壇
萬東廟為朝鮮儒生所建。這個廟裡面刻上了崇禎手跡,相比大報壇來說比較民間。但在儒生心目中,依然地位很高。
朝宗岩大統廟則是由在朝鮮的明朝移民後裔建立的。他們在這裡祭奠的也是明太祖、萬曆和崇禎皇帝,經曆日據時期的打斷之後,延續至今。
除此之外,朝鮮還修纂了大量的明朝史和中國史著作。在整個古代歷史上,這麼積極的修纂他國的歷史,是非常罕見的。之所以如此,編纂者一般說的很明白,就是為了弘揚尊週攘夷意識,感念大明恩情。
在長期的尊週攘夷,崇明反清的思想的熏陶下。朝鮮上上下下形成了強烈的政治正確套路。比如朝鮮對清朝官方交往時,都使用清朝年號。但對內絕對不用。曾經有幾個官員在私下場合使用清朝年號,結果立刻被輿論圍攻為不講廉恥。朝鮮官員出訪清朝,在鴨綠江邊也都要賦詩一首,其內容都跟快就義差不多。
保留著所謂“大明衣冠”的朝鮮士人
國門大開,自主意識凸顯
這一切隨著西方人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的到來而改變。
跟中國一樣,朝鮮的儒生士大夫們也不得不接受了開放國門,丟失主權的過程。新鮮的觀念伴隨著外國的貨物來到了朝鮮,衝擊了維持了數百年之久的儒家統治地位。朝鮮人開始以新的視角來審視跟中國的關係,其自主意識和國家利益開始凸顯。
這畢竟也是朝鮮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
19世紀末20世紀初,和中國的啟蒙大家們一樣,朝鮮思想家開始強烈批判儒家思想。他們認為這種思想的束縛限制了朝鮮的發展和民族性,導致了朝鮮的落後。曾經被認為是榮耀的“小中華”概念也被人認為不過是奴隸之邦的代名詞。他們認為,朝鮮必須要重新樹立國格,從對中國的盲目依從中走出來。
這種嶄新的民族主義思想推動下,朝鮮的民族主義者開始積極謀劃領土擴張—— 當然主要是在地圖上。這時的朝鮮才首次提出了高句麗人居住過的中國東北,是朝鮮過去的領土。更有一些激進者把渤海人、女真人都視為朝鮮民族的一部分,滿清征服中國如同朝鮮征服中國一樣。
終於,在朝鮮民族主義逐漸升溫的背景下,發生了間島爭端。朝鮮認為中朝邊境劃分不清,堅持認為東北海蘭江和圖門江之間的幾萬公里土地為朝鮮所有。在1887年勘界確定之後,朝鮮依然在1904年跨過邊境執行所謂執法活動,被清軍擊潰。
隨之他們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主張主權,當然遭到了中國朝野的全面反對,甚至連反清的宋教仁都出書支持當時的清政府。這一問題,最終以1909年簽訂《間島條約》再次確認間島屬於中國而結束。
圖們江與海蘭河之間的間島地區
這種事情顯然絕對不可能發生在朝鮮傳統時期。
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對中國的態度更是急轉直下。很多朝鮮人受日本影響,對中國人非常不友善。當時曾擔任漢城大學漢語教師的魏建功發現,當地朝鮮人經常欺辱中國人,吃中餐館不給錢、襲擊中國旅人時有發生。警察也對此事睜一眼閉一眼。
雙方民間關係惡化的頂點,是1931年的萬寶山事件。當時來華朝工與東北華人產生了激烈衝突,波及到了朝鮮的華人。在平壤、新義州、釜山、元山都有中國人遭到攻擊,總共有一百多中國人被殺,數百人受傷。三分之一的華僑逃離朝鮮半島。
萬寶山事件
直到韓國獨立之後,這種賤視中國人的思想依然存在。加之朝鮮戰爭的爆發,讓中國成為韓國的敵國,雙方的仇視更加明顯。在朝鮮戰爭期間,韓國查封華人倉庫,並處處限制華人存在,導致韓國的華人最後都離開了。
反事大:
今日朝鮮民族如何看中國
獨立之後的韓國和朝鮮,雖然意識形態尖銳對立,甚至發生了慘烈的內戰。但在有一點上,雙方是一致的。那就是“反事大”的民族主義。
在朝鮮出版的《朝鮮通史》的古代史敘述裡,主線就是朝鮮從漢朝開始如何反抗中國,抵抗中國侵略的。人們能在這本書裡找到唐太宗是被高麗人射瞎眼睛的敘述,朝鮮人對歷史的想像力令人稱奇。
唐太宗被射瞎俘虜,割地求和...
韓國人民的想像力十足強大
中韓關係史研究者孫衛國博士更是發現,韓國頂尖學者編寫的《韓國史》裡提到壬辰抗倭戰爭時,將抗倭勝利完全歸之於朝鮮義軍和水軍。明軍的形象基本是一味媾和、多次戰敗,其巨大犧牲完全被罔顧了。
名將李如松都要被氣活了
獨立後的朝韓兩國,不僅對中國缺乏尊重,反而還想盡辦法佔中國便宜。1958年,朝鮮研究者李趾麟來北大學習,但很快歷史學大師顧頡剛就發現他的研究目的在中國收集“滿洲自古以來屬於朝鮮”、“夫餘人、靺鞨人、高句麗人、渤海人是朝鮮人祖先”的“證據”。
在當時中朝官方友好的背景下,李趾麟得以順利完成研究。但他回國後出版的《古朝鮮研究》裡,赫然聲稱東北各民族都是朝鮮人祖先,還贏得了南北兩方的同聲好評。直到今天,韓國教科書還據此把高句麗和渤海劃入朝鮮史教材,難免引發觀念衝突。
韓國人民發明的五千年前大帝國
幅員遼闊,氣吞宇宙
除此之外,韓國民間繼續聲稱間島和長白山屬於朝鮮。韓國議會鼓譟間島決議。甚至還有運動員在長春亞運會期間,公然舉出“白頭山(即長白山)是我們的”標語。但長白山的領土歸屬問題,其實上個世紀就已經解決了。
當然誰都希望自己的祖國富強,在小範圍內佔佔他國便宜,引發一些爭議還數理智行為,可以通過對歷史、地理等條件的考察和解析予以討論。最可樂的是韓國的一批“野生史家”,其民族主義熱情到了囈語狀態,極為狂熱。
他們聲稱古代的高麗、新羅、百濟和之後的高麗王朝、朝鮮王朝等都在中國大陸上,直到近代才收縮到朝鮮半島上,孔子、中醫、漢語等等自然也是朝鮮人的發明。更可怕的是,他們主張朝鮮半島是全世界文化的起源,有上萬年曆史,可謂“全宇宙都是韓國的”。
種種神奇的歷史地圖
一般都是這個學派搞出來的
這派思想的全部基礎都來自於據說是上個世紀發現的兩本古書《桓檀古記》和《揆園史話》。然而這兩本書完全是偽造的史料,可信度形同地攤小說。可是這些野生史學愛好者不管,還抨擊反對者是殖民主義或是事大主義。
《桓檀古記》
這些野生史學家雖然不為官方史學承認,可是因為他們四處活動、出版書籍、舉行講座,煽動了不少民間情緒。會包裝者甚至在學校取得了一席之地。可見韓國民族主義之強烈。
有些在野史學吹捧朝鮮為四大文明之根
野生理論有市場,其實就多少說明了一些問題。
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關係已經無法恢復到過去宗主國和附庸國的關係了,但雙方的心態仍然沒有完全調整。中國仗著國大勢強,仍有小瞧半島之嫌;朝韓民眾則因為過於強調民族自決,而得出了不少荒謬的結論。
雙方如何平息這些無聊的爭議,在承認對方是平等主權國家、各有文化特色和發展模式的情況下,增加政治合作與經貿交流,才是有意義的互相對待之道。
參考文獻:
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 商務印書館2007
葛兆光:《想像異域》中華書局2014
王元週:《小中華意識的嬗變》 民族出版社2013
EN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