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486-尼羅河的源頭

 

作者:小貝

 製圖:孫綠/ 校稿:貓斯圖/ 編輯:棉花

 

 

尼羅河埃及、蘇丹等國的母親河。尼羅河因為汛期和旱期的交替出現,而在下游留下了足夠肥沃的土壤,使得埃及的農業能夠在文明發展的早期達到相當的高度。

 

可以說是中東最肥沃的土地了

 

不過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埃及的法老們—— 尼羅河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即使到了後來的泛希臘和羅馬時代,尼羅河源頭也一直顯示成一個用樹枝將頭面蒙起來的男神。

 

法老的日常工作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跟隨探險先輩的腳步,一起看看這條大河是如何“成為”世界第一長河的?

 

 

 

 

 

心有餘力不足的古代探險

 

 

 

埃及各王朝時代的君主們雖然有充足的好奇心,但對尼羅河上游的情況探索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古代埃及對上游的擴張

嚴重受制於尼羅河瀑布群的阻礙

擴張至喀土穆

已然是極限了

 

 

後來馬其頓王國在埃及的繼業者托勒密二世,曾經派出一支探險隊前往尼羅河的上游進行探訪,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尼羅河源頭青尼羅河這個結果不能說不對,但顯然並非最終的結果。可是由於埃及此後陷入了長達千年的嚴重衰退期,探險工作就只能停滯在此。

 

穿越荒漠地帶,上溯至喀土穆

進入了漫長尼羅河的又一個區域

 

 

僵滯的情況一直保留到了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地理大發現

 

歐洲殖民者和探險家到來的時候,求知的慾望大大刺激著他們的探索熱情。各國競賽著沿著海岸探索非洲的輪廓,在內陸尋找河流與山脈。然而北非最知名的河流尼羅河的上游源頭始終不明,是那個時代探險家們的巨大遺憾。

 

1665年歐洲人繪製的地圖

在南部非洲的巨大水源

支撐了北方的大河

(現實中並沒有)

 

 

青尼羅河水量豐沛、水質也比較清澈,看上去確實非常有上游河流的樣子。但是可惜它並不夠長,水量也沒有到能夠獨力支撐尼羅河的地步,並不是令人滿意的結果。

 

青尼羅河瀑布

 

 

隨之有人發現了南方的另外一條支流,白尼羅河白尼羅河得名於水上漂浮著的白色粘土,其貌不揚。而且由於水量不太豐沛,人們往往會將它忽視。不過想要追溯尼羅河真正的源頭,以及讓尼羅河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順著這條白尼羅河才是正確的道路。

 

喀土穆能成為蘇丹的首都

是很有道理的

 

 

但從埃及尼羅河的核心灌區向南,探險者很快就會進入今天位於蘇丹國北部的沙漠裡。沙漠地形雖然並沒有特別崎嶇的地方,但是缺乏水源和食物,以及因晝夜溫差而難以選擇服裝是極為困擾探險者的現實問題。

 

如果你想從三角洲強行上溯源頭

那你就自己去吧!

 

 

即使勉強穿越,緊接著沿白尼羅河上溯,就會遇到數不清的山地與沼澤。即使在今天的南蘇丹,穿越這片情況復雜的區域也不是一般探險者能夠勝任的工作。其中的主要限制條件,還在於當時的探險者沒有足夠輕便可靠的裝備,鞋子的選取令人頭疼。

 

不知道歐洲人怕不怕大蟲..

 

 

想要探訪尼羅河的源頭,看來是需要另闢蹊徑了。

 

 

真正的勇士

 

 

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在19世紀初受到皇家地理學會科學家們委託,跟隨已經名揚天下的理查德·伯頓(Richard Francis Burton),從今天坦桑尼亞的桑吉巴爾登陸,向西邊傳說中有兩座大湖之處進發。

 

約翰·漢寧·斯皮克(左)

理查德·伯頓(右)

 

 

這一路的艱辛並非今日的人們所能夠想像。從今天非洲東海岸開始,要到達坦噶尼喀湖需要橫穿整個坦桑尼亞

 

這似乎是個好辦法

至少比從下游上溯的辦法要近很多

 

 

這個國家的東海岸是一片狹長的平原,是坦桑尼亞最重要的平原地帶,盛產紅樹林和沼澤,生態非常複雜好在這裡也是這個地區對外的重要港口,包含其最大的城市和前首都達累斯薩拉姆,開發已經比較完善,對探險者相對友好。

 

達累斯薩拉姆直到現在也堪稱

坦桑尼亞的經濟首都

 

 

往西去,地勢陡然提升,出現了一個大型高原。它是東非高原的一部分,現在已經是坦桑尼亞主要的牧產區和農產區,在當年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原住民聚居地這裡的地形就開始變得極為崎嶇,大大降低了探險隊的前進速度。如果身上的探險裝備跟不上,就只能被困於高原的山中自生自滅了。

 

爬上去並且自生自滅...

 

 

再往西去,由於幾大湖泊和河流的存在,地形變得平坦了一些。今天人們已經知道的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之間的平坦地區,是由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歸類為生態保護區域的一個地區,動植物分佈繁盛。

 

這塊富饒之地

可惜深處內陸

 

 

但就是在這裡,野生動物和糟糕的衛生條件也會成為巨大的威脅。斯皮克被一隻毒蜂叮了眼睛,一隻眼睛暫時失明;而伯頓則很有可能是喝了髒水,染上了痢疾,一路上拉得走不動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名探險家還是最終摸到了坦噶尼喀湖邊。可是從水流的走向和水質條件來看,一直被人認為是尼羅河源頭的坦噶尼喀湖似乎不構成這樣的條件。下一步的目標,必然是尋找另一座可以作為尼羅河水庫的大湖。

 

如果坦噶尼喀湖不是尼羅河的源頭

還有誰可能是呢?

 

 

最終,決定獨自前行的斯皮克找到了坦噶尼喀湖東北的另一座大湖,以當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為其命名稱其為“ 維多利亞湖 ”。而且,回國以後斯皮克立即發表了論文,認為維多利亞湖正是白尼羅河上游。

 

維多利亞湖,食物產出+6!

 

 

發現尼羅河上游的殊榮降臨在了這個年輕人的頭上,但質疑隨之而來,人們指責他沒有從維多利亞湖真正走到白尼羅河,缺乏實證證據。這個指責當然是對的,斯皮克也沒有能力反駁人們的質疑,最終在與人辯論的前夕開槍走火身亡有不少人懷疑,他正是因為說了謊才選擇了自殺。

 

 

探險未動,裝備為先

 

 

後來驗證了斯皮克猜想的,是一名英國的傳教士他通過與當地人建立的互信關係,一站一站地補給到了白尼羅河的源頭,完成了英國人率先發現尼羅河源頭的夢想。

 

尼羅河的源頭

其實還可以再上溯至卡蓋拉河

以及更上游的水源

 

 

而斯皮克的人生悲劇,似乎可以歸因於補給和裝備的不足正是因為裝備不齊,他的探險隊才吃了那麼多苦頭,而他本人終究沒有沒有看到白尼羅河與維多利亞湖相接的證據。不僅是他和所在的英國探險隊,此前從尼羅河下游向上追索的探險家們,也吃了裝備和補給的虧。對於當時的探險者來說,似乎這是一個可怕的瓶頸,嚴重吞噬了他們的個人努力。

 

如果早期的探險家們能夠得到合適的裝備,就能把實力發揮到最大,讓探險變得多少簡單一些。時光推進到了今天,已經站在前輩的肩膀上,並獲得衛星指導的當代探險家們,當然也需要這些裝備的加成。當代的探險已經沒有了當初完成地理大發現時候的實用性,更多的是為了實現探險者的個人價值,為生命增添印記,要保證產品的安全和舒適性。

 

 

 

 

EN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尼羅河 埃及 蘇丹
    全站熱搜

    diqiuzhishi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