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洞庭湖和鄱陽湖為了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名號爭奪不休,實際上背後還是湖南江西兩省的角力。然而事實上,即使是這樣兩座大湖,現在也面臨著湖面潰縮生態破壞的壓力(⊙_⊙) 

FB粉絲專頁: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618-中國大湖

 

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孫綠/ 校稿:貓斯圖/ 編輯:棉花

 

 

長江流域一直湖澤廣布,而這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這兩個通江大湖最負盛名。它們也已分別成為湖南、江西兩地重要的地理名片。

 

長江中上游省份都有大量河流注入長江

其中最大的河流往往成為該省的主軸

 

相似的流域環境,使得兩湖不免常被人們拿來比較。尤其是在人進湖退、水域面積不斷萎縮的生態惡化背景下,人們對於兩湖的關注也不僅僅停留於文人騷客的名句或是秀麗的風光,而是在於兩座大湖的廣袤水域還能維持多久。

 

今天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近洞庭湖與鄱陽湖。

 

 

 

 

洞庭西望楚江分

水盡南天不見雲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長江中游荊江南岸。

 

作為典型的通江吞吐型湖泊,四方河流的流入與洩出是洞庭湖賴以存在的生命之源。洞庭湖的水源可謂相當充沛:南面的湘江、資水、沅江、澧水的徑流匯入和北面長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河道入湖的水沙,以及湘東北諸如汨羅江、新牆河等小河流的加入,成就了它浩瀚廣闊的水域。

 

湘江只是洞庭湖的水源之一

湘西河流眾多,​​一路向東入洞庭

 

 

這些匯入的徑流中,南面的湘江、資水、沅江、溧水四河貢獻了近六成的入湖水量,而奔湧的長江則帶來了八成的入湖沙量水沙來去間翻湧的湖水,最終又在洞庭湖東北部的城陵磯洩入長江。

 

百舸入長江

岳陽城陵磯附近

 

 

先秦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楚王狩獵區——大湖“ 雲夢 ”,即包含今天的洞庭湖水域。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後來由於長江泥沙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 ——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面。因位於洞庭山(今湖南嶽陽君山)之南,故這片水域得名洞庭湖,而洞庭湖亦有了古稱雲夢之說

 

如果北岸沒有被填成江漢平原

也不會有今天的武漢

 

 

在中國古代,洞庭湖通江引流,北連長江向東可達東南富庶之地,向北經漢水可至中原,向西逾三峽可通巴蜀;而匯入洞庭湖的江、資水、沅江、溧水不僅能於水上交通輻射整個湖南,還能上溯至貴州、廣西等地,是中國諸路南方水道匯集之地。

 

周邊的長沙、岳陽等城市也自然成為了官商文人云集之地。無論是李白筆下“ 水盡南天不見雲 ”的浩如煙淼,還是劉禹錫筆下“ 白銀盤裡一青螺 ”的湖光山色,亦或是范仲淹岳陽樓登高遠眺後“ 銜遠山,吞長江 ”的由衷讚歎,都表達了人們對洞庭湖旖旎風光的嚮往之意。

 

南有長沙,總湘南之水入洞庭

北有岳陽,總湖南之水入長江

 

 

《廣輿圖》、《湖南全省輿圖》等歷史文獻記載來看,19世紀中期的洞庭湖有近6000平方公里的水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但那時的洞庭湖已經開始了萎縮的步伐,不負詩文中的盛名了。

 

這張圖還是頗為詳細的

 

 

1852年和1973年,長江荊江南岸藕池和松滋相繼發生決口,加上已有太平、調弦兩口(1958年調弦堵口建閘),四口分流入湖的局面形成,荊江進入洞庭湖的泥沙開始大大增多。

 

湖區沉積的泥沙量由此遠超過湖盆構造下沉量,泥沙淤積越來越嚴重周邊官軍民眾,一見淤州便競相圍墾,導致湖面越來越小。洞庭湖由此萎縮分割成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大通湖等若干小湖。

 

枝江到岳陽這一段長江

便是所謂“荊江”

 

 

1949年,湖泊面積減至4350平方公里1983年更縮小到2691平方公里由此,“八百里洞庭”威風不再,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交椅也只能讓給隔壁江西的鄱陽湖去坐了。

 

 

 

蘆荻漸多人漸少

鄱陽湖尾水如天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幾乎整個江西境內的主要水係都最終匯入鄱陽湖這其中修水、贛江、撫河、信江和饒河五水是鄱陽湖主要水量來源。

 

江西諸水匯於鄱陽

 

 

和洞庭湖不同的是,鄱陽湖北部空間被西側的廬山和東側的丘陵擠壓,湖面開始大幅收窄。以湖中的松門山島為界,大致可分為南北兩片湖區。

 

洞庭湖是北有岳陽南有長沙

鄱陽湖是北有九江南有南昌

 

 

較小的鄱陽湖北湖形成早於南湖。

 

早在秦漢時期,就有文獻記載長江在今皖贛交界區域九江分流,形成諸多湖泊,這其中面積最大的便是彭蠡澤今天的鄱陽湖就是古代彭蠡澤的江南部分。

 

先秦楚國的雲夢澤和彭蠡澤

逐步變為今日的洞庭湖和鄱陽湖

 

 

漢代以來,由於長江主河道南移,九江分流較少,彭蠡澤江北部分萎縮成諸多小湖。這些小湖中屬大家常說的“ 不敢越雷池一步 ”的雷池最為出名。此時南湖才開始逐漸發育起來。南朝劉宋時期撤銷鄡陽縣(今已在鄱陽湖湖底),正是此時鄱陽湖南侵的有力證明。

 

在東吳時期尚且有鄡陽縣

南朝劉宋時期撤銷

如今早已沒於鄱陽湖底

 

 

唐宋時期,氣候溫暖濕潤,給那時的長江流域帶來了充沛的降水,逐漸形成了今天鄱陽湖的規模。發育壯大的鄱陽湖也和洞庭湖一樣開始受到了文人墨客的注意。

 

“我昔乘槎渤澥間,眇視天溟坎蛙井”

“湖外廬山已見招,春風好送木蘭橈”

“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

 

都是人們對鄱陽湖的讚譽和嚮往。

 

京杭大運河建成後,鄱陽湖更成了關係江西水運與貿易通道的生死關節。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廣州的水運交通幹線成為中國古代中後期最重要的內陸南北水運大通道。

 

由於在鐵路之前的時代

內陸交通嚴重依賴河流

從大運河南下至長江流域後

長江再向南就只能走贛江或湘江

其中以贛江為最近

 

 

江西省內的瓷器、藥材等大宗本地物資多經由水路輸送向外,鄱陽湖作為江西內部五水的匯集之地,一下子繁榮起來。

 

湖南與江西這兩條內陸南下路線,一東一西

在南陽盆地是南北走廊的時代

湖南線更加重要

在大運河成為南北主軸的時代

江西線更加重要

 

 

江西古代四大商鎮之一的吳城鎮就是憑藉在鄱陽湖西岸的物資集散優勢而興盛起來。吳城鎮通過水路又與上游三大商鎮(“瓷都”景德鎮、“藥都”樟樹鎮、鉛山河口鎮)產生聯動,描述出一幅繁榮的商業圖景。

 

景德鎮的瓷器

 

 

但由於流域大規模開發建設活動,鄱陽湖的情況水土流失情況不斷加劇。20世紀80年代鄱陽湖五水除信江外,贛、撫、饒、修四河的年均含沙量分別大幅度上升

 

鄱陽湖周邊河湖交錯的狀況

已經顯得頗為複雜

(下圖為撫河入湖口附近)

 

 

由於鄱陽湖“五河”入湖流速減小,入湖泥沙大量淤積為三角洲,呈扇形擴散。三角洲淤到一定高度後築堤圍墾,堤外繼續淤高,使堤外高於堤內,即當地群眾所稱的“ 久圩成塘 ”,不斷向湖心推進,致使各河入湖口下移。

 

江西省會南昌

正是位於贛江的入湖三角洲

贛江在此處分作數支流入鄱陽湖

不過南昌平原要平整得多,沒有那麼破碎

 

 

曾經洞庭湖迅速萎縮的光景彷彿又重現在了鄱陽湖身上。

 

 

 

已是平生行逆境

更堪末路踐危機

 

 

洞庭湖和鄱陽湖看似相似,實則在水位地理特徵上有著一些不同。這些不同正是導致洞庭湖快速萎縮、鄱陽湖萎縮較慢的自然因素。

 

首先,雖然都是通江吞吐型湖泊,洞庭湖既吞湘江、資水、沅江、溧水四水水沙,又吞長江荊江的水沙。而鄱陽湖除了修水、贛江、撫河、信江和饒河五水外,沒有長江的入湖口。因此通常是鄱陽湖的水匯入長江,而長江水沙進入鄱陽湖的機會少、數量小,從而湖盆泥沙淤積的情況要遠遠好於洞庭湖。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

鄱陽湖僅以很窄的出口與長江相連

長江便沒有途徑向鄱陽湖平原大水漫灌

 

 

其次,鄱陽湖北側的地形相對洞庭湖更封閉,尤其是北湖沿岸山地丘陵廣布,農業生產用地有限、開發程度有限、人口規模有限。因此周邊相對平坦的洞庭湖平原能夠成為湖南的“魚米之鄉”,江西的糧食基地卻要南移到昌撫平原

 

再加上廬山的阻隔,使得江西北部重鎮九江的城建沒有像湖南嶽陽那樣銜江傍湖的發展起來。歷代鄱陽湖沿岸圍於造田的勢頭要比洞庭湖沿岸的廣大人民低

 

撫州附近,撫河沿岸

 

 

洞庭湖、鄱陽湖萎縮帶來的生態危機,不僅局限在水域面積的萎縮,更影響了周邊地區的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

 

受江湖關係變化引起的枯水位和特枯水位時間提前,持續時間延長的影響,洞庭湖、鄱陽湖出現了退水淹沒過程不規則波動。湖泊豐水期維持的時間縮短,水位提前下降,使許多洲灘過早出露,水淹時間大幅縮短。長此以往,土壤含水量低,不能滿足濕地植物的生態需水,濕生植物被耐旱植物所取代。

 

鄱陽湖進入枯水位期湖洲變身“草原”

 

 

近年來,兩座大湖周邊的外來入侵種數量明顯增加,植物群落大大改變。植物群落的改變,又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每年越冬來此的候鳥生存環境

 

洞庭湖、鄱陽湖魚類種質資源衰退也較為明顯。1980年前鄱陽湖擁有魚類物種122種之多,2010年的調查數據表明,鄱陽湖常見魚類僅為84種,魚類資源退化趨勢明顯。世界瀕危物種長江江豚生境也由此受到嚴重威脅。

 

長江江豚

 

 

人們哀嘆兩湖的命運,也應該意識到,它們的命運並非一家獨有。

 

自然的地質構造運動、泥沙淤積,加上人為的圍淤墾田、過渡捕撈、濫採湖沙、水利設施不科學的規劃建設等,使洞庭湖、鄱陽湖不斷萎縮的現實已成中國南方地區大多數湖泊生態危機的典型寫照。

 

 

 

 

 

杜牧曾有云:“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在哀嘆兩湖令人堪憂的生態現狀的同時,如果不積極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必將影響到湖區周圍社會經濟的發展。

 

並不能人定勝天

 

 

羅布泊荒涼的戈壁灘,鹹海邊風蝕的鹽鹼地,也門馬里卜水壩的殘垣斷壁,都在警示著水與之生命不可或缺的價值。

 

另一座中亞大湖的結局

 

 

2009年,江西省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复,部分階段性舉措也正在實施;湖南省也於近期推出了《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希望這一系列舉措和行動能夠遏止或延緩洞庭湖、鄱陽湖萎縮的趨勢,還兩地一片美好的生態家園。

 

 

參考文獻:

1.伍新福:《湖南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2.鐘起煌主編:《江西通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劉志剛《鄱陽湖發展演變及江湖關係變化影響》,《環境科學學報》,2015年第5期。

4.史璇:《江湖關係變化對洞庭湖湖濱濕地生態演變的影響與調控》,2013年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吳海文:《清代洞庭湖區水患和洞庭湖治理研究》,2000年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李青:《歷史上的鄱陽湖與江西經濟》,2012年江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歡迎大家關注和分享地球知識局(⊙v⊙)

EN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 洞庭湖 鄱陽湖
    全站熱搜

    diqiuzhishi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