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的雲南給人留下的印像是一個非常具有少數民族風味的邊疆省份。但歷史上,雲南也有過自己的開放年代。在印緬的英美殖民者的影響下,讓它成為了一個西化的省份。(⊙_⊙) 

 

FB粉絲專頁:地球知識局

 

NO.707-開放的彩雲之南

 

作者:御風

 製圖:孫綠/ 校稿:貓斯圖/ 編輯:棉花

 

 

中國東南沿海在近代化之後,接受了來自海上的發達文化,領全國開風氣之先,成為當時最發達的地區。而內陸地區,則因為交通不便、鄰國欠發達等因素,相對落後,在文化上也偏傳統保守。 

 

但百年前的中國西南,雲南作為與英法殖民地接壤的地區,卻也率先接觸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文化,成為了一個頗為開放而多彩的省份。對於群山之中封閉的大西南來說,那時候的雲南是近代化之先鋒。

 

這是怎麼回事呢?

 

 

 

 

西南一隅的開化之路

 

 

打開中國地圖會發現,如果僅考慮國內政區,與中東部省份相比,雲南的地理位置相當不理想 ——不僅遠離國內主要政治和經濟中心,而且重巒疊嶂。古代交通線難以行走不說,沿途還盜匪橫行。被派往雲南就任的官員,往往心懷抗拒,默認自己是被流放了。

 

如果不能沿海,沿江也是不錯的

雲南則實在太偏了

 

 

即使本省轄區內的各地,也因大山阻擋而交通不便——大理往西,玉溪往西南到現在也尚未修通鐵路。這種形勢下云南長期經濟落後,土司當權也就不難理解了。

 

雲南內部的早期交通

在於連接一系列山間盆地和人口中心

而向西向南則峽谷縱橫少有盆地

 

 

但回溯百年之前,雲南的鄰居竟然是兩大強國——英吉利和法蘭西雲南西邊是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 英屬印度(1937年後為英屬緬甸),東南是法屬印度支那因此云南“對外開放”的歷史並不太晚於沿海,比閉塞的中國內地更是要領先一個身位。

 

如果這樣看的話

雲南就直接與英法兩大帝國接壤

和沿海省份相比

能接觸的洋人可是一點都不少

 

 

但是與沿海先見識了西洋堅船利炮不同,最早打入雲南並成功定居的西方人多是一些傳教士滇省浸淫儒家文化時間不長,且有很多文化尚未定型的山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如儒學等的依賴程度不高,而且地理環境上中央政府“鞭長莫及”,不易觸發雲南人民的排外情緒,外國人傳教比較容易。這讓雲南的對外開放相當順理成章

 

法國人的執念

 

 

傳教士帶來了西洋的文化理念、文字和生活方式(如小粒咖啡),使滇省民眾首先接觸到了全新的觀念和科技。繼傳教士和少量探險家來到雲南後,西洋的商人和普通民眾也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當然,大家是帶著發財的目的來的,而云南正好為他們實現目的提供了可能。

 

雲南小粒咖啡

 

 

該省既是大的消費市場(如鴉片、洋布),又是重要的原料產地(雲南礦產豐富,尤其盛產各種有色金屬原料礦和寶石)。英法商民紛至沓來,雲南擺脫了閉塞一隅,千年農耕的命運,工商業經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沒有穩定便捷的交通線,本地難以與其他地區互通有無和產生文化交流,難免陷於封閉落後的泥沼。雲南的經濟發展同樣離不開兩條交通線的貢獻——只是這兩條線不是通向國內而是通向境外: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

 

雲南省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崇山峻嶺,地質條件複雜,從“三江並流”的地理奇觀可見一斑,因此修建這兩條交通線的難度可想而知。

 

滇越鐵路“人字橋”

 

 

1898年,法國取得了滇越鐵路修築權,1901年正式動工,其中越南段自海防至老街因路途平坦,1903年即告完成,但云南段自河口至昆明1910年才全線貫通。雖然僅僅是一條窄軌鐵路(軌距1米),但比中國其他標準軌距鐵路(軌距1.435米)的平均建築費用高出近1倍,可見工程浩大,建設艱難。

 

雲南山間軌距一米的鐵路

 

 

滇越鐵路建成之前,雲南與越南之間貨物運輸均需借助紅河水道,花費時間通常在兩個月以上。滇越鐵路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而且不受枯水季節影響,顯然是客貨運輸的不二之選。

 

紅河水道越向上游越不利於交通

轉運至昆明的一段已經頗為崎嶇

 

 

滇越鐵路建成通車後數年內,這條交通動脈就承擔了雲南省85%以上出入貨物運輸的任務馬幫、木船等落後的運輸方式漸漸被淘汰,而沿線城市也隨著鐵路運行而日漸繁榮。

 

比如中越邊界的河口與老街

臨近的朋友估計能經常來回玩耍

 

 

與滇越鐵路相比,修築於抗戰之時的滇緬公路的軍事色彩更濃厚 ——主要是為了日軍封鎖東南海岸線時仍然保持外援物資能暢通運輸。但這條路同樣也可以用於商業交通,通過這條生命線,大量物資源源運到大後方,承運公司業務也日漸火爆。公路的終點—— 昆明則迅速發展成為了繁忙的國際化城市

 

通過滇緬公路接入緬甸的鐵路系統

是至關重要的西南通道

而這條通道被日本佔領後

西南大後方的外部戰略物資

長期頗為依賴英屬印度至雲南的駝峰航線

 

 

 

 

居功至偉的邊疆

 

 

民國時期相對獨立的滇省,因為地處邊陲,反而享有“山高皇帝遠”的便利條件,有利於風氣開放和文化交融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滇省風氣大開,一躍而成為全國之先進省份。

 

在英法商人的操作下,各種有色金屬資源和特產源源輸出境外,美女富商,咖啡洋酒,西洋化的生活方式也從法屬和英屬殖民地傳入雲南。種種當時的稀罕物如火柴、水泥、電燈等也藉由兩大交通線輸入雲南,進而輸送西南各地。

 

雲南省金頂鎮的亞洲最大鉛鋅礦

 

 

例如曾經的滇越鐵路第一要站碧色寨,由於物流中心的原因,南來北往,華洋雜輳,被稱為“小香港”;抗戰時期修築的祥雲機場則是英美援華官兵的集中地和物資集散地,因此商旅興旺,醫院、餐廳、旅館等等如雨後春筍般增加,中國人、英美人、印度人四方雜處,使得機場周邊繁榮一時。

 

通往越南的樞紐碧色寨

《芳華》也在此取景

 

 

在國家如此積弱,邊疆不靖的時期,雲南省的相對開放和發達其實有非常重要的“堤壩”意義:由於強鄰環峙,雲南人的民族危機意識較早覺醒;由於商品經濟發達,雲南又有應付列強的較為充裕的財力和物力;且中央政府因滇省日趨重要,在發生邊界爭端時也會予以一定支持。

 

以上主觀和客觀兩方麵條件都決定了雲南在維繫國運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薛福成援引國際公約,剛柔並用,最終使英國簽訂《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收回了滇邊部分領土和權益;雲南新軍發動重九起義,有力響應了辛亥革命;袁世凱意欲稱帝的危急關頭,又是蔡鍔領導護國軍討袁,迫使袁世凱最終宣布取消帝制。

 

 重九起義第一夜:炮轟總督府

 

 

而到了1937年8月抗戰甫一爆發,國民政府省主席龍雲在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期間,慷慨陳詞:當盡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財力,貢獻國家,犧牲一切,奮鬥到底,俾期挽救危亡,表示“ 滇省軍隊已經整理就緒,隨時皆可為國家而效命也 ”。

 

之後滇軍東征西討,為挽救民族危機作出了重大貢獻。抗戰結束之時,中央政府又派滇軍到河內接受日軍投降,如此境外受降之殊榮,可謂對雲南護國安邦之功的莫大肯定。

 

滇軍60軍接受日本第38軍越北區投降簽字

 

 

可以說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塑造上,一直默默無聞的雲南居功甚偉。

 

 

 

鄰居不行自己遭殃

 

 

了保衛邊疆和維護國體,雲南的地方政府也能夠維持保境安民和改進武裝的既定政策。“雲南王”龍雲設立殖邊督辦署及設治局,另在邊疆地區以“殖邊督辦公署”、“對汛督辦區”等多樣形式展開基層建政,是西南地區最早完善基層行政架設的省份。雲南省府還先後撥專款達5000萬元,購買了足夠裝備40個團的法式軍火武器,隨時為邊境衝突最好準備。

 

蔣介石與龍雲

 

 

由於較為先進的地方建設,雲南文化事業也大有發展,湧現出了國歌作曲者聶耳、雲南白藥創始人曲煥章、數學家熊慶來、將《古蘭經》譯成中文的馬堅等許多名人。所有這些 “上層建築”無不是建立在本地良好的經濟基礎之上的。

 

雖然曾經有過輝煌,但“從前曾經闊過”的夢囈畢竟當不得飯吃,現實中冷冰冰的經濟數據已經說明雲南相對落後了 ——2016年,雲南的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僅分別為31358元和16720元,和伊拉克和納米比亞相近,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僅高於甘肅省,還不如曾經“人無三兩銀”的貴州。

 

其實從雲南曾經的輝煌,我們也可以大概推測出雲南現在落後的原因:雖然雲南省地理位置沒有變動,但周邊環境的變化對雲南產生的影響已從有利轉為不利戰後獨立潮中,英法勢力退出東南亞,取而代之成為雲南鄰居的,是緬甸、老撾、越南等國家。

 

這些國家或者內戰慘烈,或者閉關自守,導致雲南對外的經濟交往被打亂。

 

至今仍內部不安定的緬甸

 

      

例如曾經的經濟大動脈滇越鐵路因70年代後期中越鐵路大橋被炸毀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原因,成了一條“ 斷頭路 ”,直到1996年才又恢復通車。汎亞鐵路規劃半個世紀,迄今也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道路不通則帶來了商品和人口流通受阻、風氣閉塞、文化保守等問題,雲南的發展前景因此更加暗淡。一個發達開放的雲南,不僅需要中國內部的輸血和帶動,更需要盤活整個東南亞經濟。這一點,無論是雲南地方還是中央政府,都任重而道遠。

 

 

 

 

在鄰國經濟環境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顛覆性巨變的當下,大力發展雲南到國內其他地區,特別是東部發達地區的交通線,建設更加外向的經濟結構,是破解雲南當前困境的不二良策。美麗的彩雲之南,也期待著更多人員和物資的流動,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qiuzhishi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