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FB粉絲專頁:地球知識局
NO.575-芬蘭保衛戰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編輯:棉花
芬蘭在歷史上長期是瑞典的領土。但是在19世紀初,沙俄通過一場芬蘭戰爭從瑞典虎口奪食,拿下了芬蘭。沙皇也從此之後長期兼任芬蘭大公,通過對皇室的認同將俄國和芬蘭整合在一起。
芬蘭曾經是瑞典領土,後被沙俄佔據
沙俄在革命中解體,芬蘭也獲得獨立
但十月革命一來,王室被推翻,芬蘭沒有了約束,順勢獨立。為了搶回芬蘭這塊屬於沙皇俄國黃金歲月的地盤,蘇聯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卻最終對芬蘭無可奈何。
為什麼龐大的蘇聯卻拿不下這小小的芬蘭呢?
必然大戰的戰場
蘇俄推翻沙皇統治之後,芬蘭找到了獨立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內戰,芬蘭最終還是沒有被併入紅色俄國,而是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而且對十月革命後的俄國懷有深深的戒心。
芬蘭在獲得獨立後
其領土除了現代芬蘭的領土
還包括與俄國交界的卡累利阿、薩拉、佩察摩
而對於俄國來說,這個鄰居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當時雙方國境線距離俄國舊都聖彼得堡僅僅只有32公里。而聖彼得堡是俄國為數不多的可靠港口,是俄國無論如何不能失去的城市,靠在一個滿懷戒備的鄰居身邊總是讓人無法放心。
一方面是為列寧格勒建立緩沖地帶
同時也是以列寧格勒為橋頭堡收復“故土”
事情當然是先禮後兵的,在30年代雙方進行了大量交涉。但是主權問題無法讓步,戰爭手段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剛剛在國內清洗了反對者的史達林也急需一場揚眉吐氣的勝利鞏固自己在國內的權威。
蘇芬戰爭就這樣在1939年冬天開場了。
土地面積上來看,芬蘭不能算是一個小國,在歐洲排名第八。但這個“大國”的領土形狀卻有些奇怪。正如它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兩個鄰居瑞典和挪威一樣,芬蘭的領土形狀是長條狀的,南北最長距離1157公里,東西最寬處卻只有542公里。在面對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時,芬蘭可以說就是沒有縱深,必須在第一線就攔住對手。
芬蘭在北歐國家裡已經算是挺胖的了
但還是太瘦了
好在芬蘭人早就知道蘇聯的意圖,因此從1939年4月開始組織了大量人力建設防線 ——也就是以當時的芬軍總司令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元帥命名的“ 曼納海姆防線 ”。
防線中的石屏障和鐵絲網
這條防線可以說是上天贈與芬蘭人的禮物。
俄國和芬蘭之間的國境線雖長,但中間隔著拉多加湖和奧涅加湖兩座大湖,北方則是被冰雪覆蓋,幾乎無法通行,真正能允許大規模部隊通過的通道只有卡累利阿地峽。這裡不僅是從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通向芬蘭最近的通道,也是邊境上為數不多有道路和鐵路基礎的地區。
在拉多加湖與芬蘭灣之間的
便是卡累利阿地峽
對芬軍來說,只要守住卡累利阿地峽,腹地就是安全的。而這個地峽本身,則被大量沼澤和森林所保護,可以讓防守方依托自然條件建設工事。“曼納海姆防線”就是依靠著一層又一層的壕溝和碉堡鎮守著沼澤之間的土地。
雖然這已經是邊界上最暖的地方了
但也是夠冷的了
除了依勢而建的防禦工事,芬蘭士兵在這場戰爭中的準備也很充分。芬蘭總司令部從全國各地陸續徵發了30多萬部隊,相當於芬蘭10%的人口。別看這些人都是臨時從人民中徵召的,他們非常熟悉芬蘭的森林地形,並且自備各類適宜的戶外裝備。
自備滑雪板和豬頭面具?
有資料記載,每個芬蘭士兵都裝備著一套滑雪板,穿著雪裝,能在山林雪原中自如穿梭;在茫茫雪原中迷失方向時,芬蘭軍官也得到了國產廠商Sunnto提供的液體瞄準指南針。
芬蘭人對野外情況的了解,似乎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後勤決定勝負
1939年11月30日,戰爭正式開始。蘇軍高層都認為小小的芬蘭不值一提,鋼鐵洪流散著步就能打到赫爾辛基。史達林更是放出話來,要在兩週內結束戰爭,收復“自古以來”就屬於俄國人的芬蘭。
但輕敵的蘇軍不僅對對方缺乏估計,對自身經歷大清洗之後的組織崩潰也沒有什麼意識。清洗之後被提拔上來的軍官,大多是對上級忠誠而缺乏指揮才華的人。這讓蘇軍的戰術變得非常保守和呆板,經常把部隊堆在一起直接衝擊芬蘭的防禦工事,很少有指揮官想到將部隊繞過對方防線進行包抄。
蘇聯人內鬥不止
芬蘭人則同仇敵愾
這當然對芬蘭守軍是最有利的。蘇軍的數量優勢在卡累利阿地峽沼澤間的小小缺口裡被不停弱化,守衛每一個要塞的芬軍都只用面對少量的蘇軍,完全可以各個擊破。戰爭進行到中期,連一開始最讓芬蘭人害怕的蘇聯坦克也不成問題了。芬蘭人用鐵條陷阱卡住蘇聯坦克的負重輪,然後用簡易的燃燒彈將其摧毀(也就是著名的莫洛托夫雞尾酒)。
開著坦克攆鐵線
一路火花帶閃電
我們的履帶被卡住了!
總之,在芬蘭人嚴陣以待的卡累利阿地峽戰場,蘇聯人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常常出現損失上千士兵和幾十輛坦克,卻沒有擊殺幾個芬軍的情況。
在這個主戰場之外,拉多加湖以北的地區,蘇軍倒是投入了比芬蘭人預計更多的兵力,甚至還修建了臨時鐵路運送物資。但呆板的基層指揮還是讓蘇軍很受傷,不是被小股芬軍拖住很久,就是被以少勝多,基本也沒有什麼進展。
“我要豆腐腦,鹹的”
“只有甜的,愛喝不喝”
戰局如此不利,莫斯科方面只能把鍋甩給前線指揮官調查不嚴、芬蘭人太狡猾——就在開戰前不久,蘇聯人民得到的報導還是芬蘭人是一幫腐敗的弱智,會不戰自降的。
芬蘭人表示有不同的意見
其實真正導致蘇軍崩潰的,是蘇軍薄弱的後勤保障。
由於戰前高層過於輕視對手,有人甚至跟風史達林,主張只要給士兵準備十幾天的口糧就可以了。至於防寒服、槍支防凍液、車輛用油等消耗品,更是不用準備多少。士兵們只要快速推進到芬蘭灣北岸的城市,後勤問題就自動解決了。
蘇軍士兵終於穿上了保暖的新衣服
但是是在被芬蘭俘虜以後……
和芬蘭士兵專業的雪裝雪板相比,蘇軍士兵甚至是穿著卡其色的常規作戰服作戰的,保暖效果也不怎麼樣。隨著戰役時間越拉越長,蘇聯軍需官不得不調集更多的物資供應前線,但積雪讓車輛無法通行,後勤保障線被拉成了一長條。
蘇聯鋼鐵勢不可擋
但是步兵一副作死的樣兒……
而隨著戰爭進行,芬蘭人自知正面作戰沒有勝算,便把寶押在了蘇軍的後勤補給上。芬軍經常在雪原上借助雪橇快速移動到蘇軍營地背後,通過夜襲野戰廚房和輜重倉庫的方式打擊蘇軍的士氣。所以往往雙方還沒有接戰,蘇軍就因為飢寒交迫喪失了戰鬥力。
戰爭只打了一個月,蘇軍就損失了7萬人,其中有不少是因為內出血和凍傷而離開戰場的。
凍垮了我的國
震怒的史達林臨陣換帥,派鐵木辛哥指揮戰局,終於通過不間斷的砲擊和轟炸強行擊穿了曼納海姆防線,這才最終逼得芬蘭簽訂了城下之盟,割讓卡累利阿。
蘇聯以慘重的代價
取得了卡累利阿、薩拉、佩察摩
在其後的繼續戰爭中又奪得佩察摩的剩餘部分
芬蘭式勝利
軍隊推進續航能力不足、對芬蘭野外地形不熟悉,再加上調度失靈,使得蘇聯沒有能夠如預想一般徹底吞併芬蘭。而芬蘭人,則憑藉對國內野外情況的專業級了解和充足的準備,在國際上打出了聲譽,免於亡國奴的命運。
芬蘭超大彈弓
專打蘇聯大兵
歡迎大家關注和分享地球知識局(⊙v⊙)
EN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