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FB粉絲專業:地球知識局

 

NO.565-阿根廷涼涼了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有一個老笑話在講阿根廷人的時候可是毫不留情面。

 

上帝創造地球以後,他發現阿根廷已經得到了所有的財富:遼闊的草原、豐富的石油、雄偉的山脈、迷人的丘陵湖泊、肥沃的河谷和多樣的氣候。於是,為了平衡,他在這個地方放上了阿根廷人。然後,阿根廷就涼了

 

阿根廷除了有豐富的資源

還有深入內陸的拉普拉塔河

將這些資源出口到世界各地

 

但阿根廷並非一直都是如此涼涼,它富饒的國土曾經為阿根廷創造過一段天生要強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怎麼被打破,又是如何讓阿根廷成為了一個在混亂和腐敗中風雨飄搖的國家的呢?

 

 

 

 

 

 

我只是天生要強

 

 

1880年,中國還處在晚清風雨飄搖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阿根廷人卻已經從殖民時代站了起來,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經過數十年的抗爭,阿根廷成功從西班牙殖民帝國當中脫離,宣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阿根廷獨立後的第一批政府,就被稱為“八〇代”領導人

 

這個時期的阿根廷政府,實際上受到的是地主和資本寡頭的扶持,在管理政策上選擇了無為而治的自由主義方針,任由民間經濟自由發展。憑藉著帕納斯高原上豐美的水草和充足的礦產資源,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等港口與老歐洲之間便捷的聯繫,阿根廷很快就依靠外貿成為了讓歐洲國家都為之驚嘆的一顆新星。

 

世界上農業條件最好的幾個地區

南錐體最為偏遠,開發也最晚

 

 

當時的阿根廷,國內總產值每年以10%的速度向上狂飆,牢牢把控著全世界的肉製品和原材料市場在歐洲人的餐桌上能夠找到的牛羊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阿根廷的牧民們供給的,比如在英國,這一比例就高達40%以上

 

即使現在阿根廷仍是重要的牛肉出口國

 

 

超額的經濟收入讓阿根廷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打工聖地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區的平均工資,甚至比同時期的巴黎都高出25%,因此吸引了大量歐洲移民前來謀生一名外籍勞工這樣紀錄他在阿根廷的見聞:“我們這的平均工資是4比索,但實際上沒有人拿到的比這個價低,除非他一點技術也沒有。”

 

梅西體內就流淌著到阿根廷來打工的西班牙勞工意大利勞工的血。

 

 

 

像這樣一脫離殖民時代就能夠突然完成崛起,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興經濟體的國家在歷史上並不多,所以阿根廷的崛起讓歐洲人也都覺得很奇怪不過原因難以深究,大家只是在口頭表達中不時提到這個新興國家。當人們見到闊佬的時候,都會嘲諷一句:“ 你是阿根廷人麼?”

 

闊且潮

 

 

不斷增長的經濟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促使政府不要干涉市場的資本寡頭們沒有想到,自己最喜歡的經濟政策最後會成為顛覆他們的原因。

 

由於政府拒絕對市場做出宏觀調控,國家稅收系統也非常客氣,所以有資源的資本家們通過對房地產、牛羊畜牧場、鐵路等的投資,基本包攬了國家經濟的各種發展機會,勞工的生活階層卻幾乎無法改變貧富差距也讓工人和中產階級無法得到與國家經濟增速匹配的生活條件改善,仇富心理正在積聚

 

世界上只有阿根廷的燈光

是如此整齊而優美

這背後則是廣闊而平坦的潘帕斯

(以及越來越大的農場規模)

 

 

另一方面,不斷湧入的移民和西班牙時代的移民(現在他們已經自詡本地人了)由於文化差異產生了不少齟齬。而且讓情況變得更複雜的,是阿根廷正根兒的本地原住民和黑奴後他們原本幾乎沒有社會地位,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他們擁有自我意識,開始向其他居民索取生存空間。

 

好不容易崛起的這麼一個新興國家,就這樣坐上了內戰的火山口。

 

鄰居們已經等不及了

 

 

 

 

我是庇隆我慌得一庇

 

 

國家各個階層之間的對立,很快就演變成了一種新的政治風潮自由主義的政府成為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老百姓都在呼籲更為親民的政府出現。於是一些激進黨派,開始站上了阿根廷的政治舞台,與政府唱對台戲。

 

一份宣布政變開始的報紙...

 

 

這些激進組織很清楚自己應該拉攏哪些群眾:在資本主義競爭中工作無依無靠的工人、在土地兼併中淪為農奴的牧民、無法快速進入上層社會的大學生,甚至還有一些工資不見漲的中產階級和娼妓、報童等社會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單個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全部凝聚起來則是全國人口的大多數,足以讓資本寡頭和地主們瑟瑟發抖。

 

資本主義社會總是有形形色色的弱勢群體

他們有時很安靜,有時不可捉摸

 

 

當然,和幾乎所有的激進派一樣,這些人一旦獲得了政治權力就會兌現自己的承諾:將鐵路和農場運營權收歸國有、查封外國石油公司、大力補貼民族製造業 ……這一下就讓阿根廷喪失了原本具有的出口優勢最簡單的例子,原本可以用兩天時間就坐火車登上輪船的羊羔,由於鐵路效率低下而在火車上待了十天,都餓得奄奄一息了。

 

結果只能就地消費,很可惜的

 

 

激進派把國家經濟搞得一團糟,在一旁看得著急的是軍人。在南美洲國家,由於獨立往往依靠軍事解放,所以軍人的地位很高,參政議政的慾望也很高。1930年,以烏里武魯將軍為首的軍人們策劃了一場政變,將民選政府踢下台,軍政府代管國家。

 

他們以為自己是保衛了國家自由的果實,殊不知也正是他們的干預,徹底終結了阿根廷憲法政治和自由主義的權威性,讓阿根廷的未來變得更加晦暗不明。

 

1930年9月6日的政變,1930-43

也被稱為臭名昭著的十年

 

 

影響了阿根廷後來半個世紀歷史的庇隆將軍就是在這個時候走上歷史舞台的。通過又一次軍事政變,他所在的軍事集團推翻了現有的阿根廷軍政府,並且建立了一個新的強硬派政府。

 

庇隆將軍本人,也從一開始的勞工部長逐漸向副總統和總統大位靠近。1946年的大選中,庇隆打出了在“ 庇隆和布雷登(美國駐阿大使)”之間進行選擇的旗號,直接無視所有對手,煽動民族情緒,一舉登上了總統寶座

 

當時的重要事情說三遍

 

 

上台後,庇隆將軍開始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走上一條對勞工階級有利,但是又不至於是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不過很顯然,這第三條道路並不好走。

 

年輕時候的樣子,充滿理想的樣子

 

 

庇隆將軍上任前,阿根廷正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型的路上,雖然政治局勢混亂,但經濟增速還不錯,達到了6%趁著這個機會,工人們在庇隆任上四處罷工,爭取勞動利益,將自己的收入提高了30%這些鬥爭成果反映在經濟上,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麵包和肉製品的漲價幅度甚至高於30%。

 

庇隆總統(右)簽署了

1948年3月鐵路的國有化

 

 

庇隆政府這才慌了手腳,選擇凍結食品物價這讓農場主無法回收食物成本,於是寧可在家躺著曬太陽也懶得下地干活。於是,阿根廷市場上發生了牛肉斷貨的事件。這事傳到歐洲的時候,大家還以為這是個愚人節笑話。

 

運動越搞越大,生活卻越來越困苦,阿根廷的工人們非常納悶究竟發生了什麼。

 

軍人們,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我已記不清是第幾千次摔倒

 

 

1955年,又是一群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庇隆將軍的政府。此後阿根廷就陷入了無盡的軍政府-民粹政府-軍政府-民粹政府之間的更迭和搖擺,一如大多數南美洲國家一樣。他們非常認真地想要將庇隆在這個國家留下的一切痕跡都抹除,然而很可惜,所有的嘗試都告失敗

 

1955年在五月廣場大屠殺之後的平民傷亡

 

 

比如庇隆為了滿足民族主義者和工人的需求,將能源、電信、鐵路、電力公司大量收歸國有這些公司一旦變成國營公司,其管理層便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由政治裙帶關係構成的利益集團想要把這些公司再放出去,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安東尼奧伯尼

Desocupados(失業者)

 

 

而這些國營公司裡,又被塞滿了各種有關係的無效職工,往往是看戲的人多,幹活的人少。那時候的阿根廷人,想辦一台電話,先要登記備案,然後等上兩年時間安裝,最後電話還經常串線到鄰居家,遠距離溝通基本沒有效率可言。

 

亂入了亂入了

 

 

另外,庇隆時代的通貨膨脹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由於勞工仍然要求高休假下的高工資,阿根廷比索的價值一直保持在如同廢紙的境地。沒有人敢去動工人們的工資,因為政客和將軍們都清楚,誰敢動這塊蛋糕,誰就是下一次政變的公敵

 

在這個時代被打擊得更慘的,是不上不下的中產階級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本勾結政府或者外逃,只能接受比預期低得多的生活水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城市,中產出身的大學生們甚至組成了城市游擊隊,玩起無政府主義捕殺了一位退休的軍政府總統

 

因批評廢除社會改革和迫害工會領袖

Valle將軍和其他軍人成員被處決

 

 

混亂之中,人們呼喚穩定庇隆將軍又一次回歸。然而他的回歸完全無法解決問題,更何況老將軍在再次出任總統後一年就去世了,留下了他的遺孀伊莎貝爾·庇隆(不是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那個著名的庇隆夫人,那位早就去世了)擔任總統。

 

當然,更廣為人知的還是這位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然而這位女總統既無人脈,也無經驗,治理國家的時候甚至需要社會保障部長為她先占星卜凶吉

 

將軍們又按捺不住了,推翻了新庇隆政府,自己當總統。但是他們也解決不了巨額的外債和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平阿根廷與英國爆發的那次悲慘的馬島海戰,便是發生在這個背景下,轉移國內矛盾的方法

 

本意是想靠外戰緩解內憂

 

 

很可惜,將軍出身的總統加爾鐵裡沒有打好這一仗,非但沒能轉移阿根廷國內矛盾,還把稍有起色的經濟弄垮了。

 

衝突持續了74天,並於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

投降後結束。圖為阿根廷戰俘-斯坦利港

 

 

阿根廷就這樣在軍人和民選政府之間來回搖擺了無數次,把自己越變越涼

 

 

 

 

 

1983年,阿根廷終於舉行了一次像樣的大選,終結了武人參政的傳統。但政治體制的簡單變化還是沒有改良這個國家的現狀。此後的阿根廷不斷爆出以公為私、貪腐橫行的醜聞,一直都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失敗國家。

 

1983年10月激進公民聯盟(UIC)的候選人

RaúlAlfonsín獲得52%的選票成為總統

 

 

這次世界杯,更是爆出了阿根廷足協官員各種中飽私囊的醜惡行徑,甚至不為球員們提供按時的餐點就在這樣一個從30年代開始就迷上胡鬧,至今無法自拔的國家,走出了馬拉多納、里克爾梅、梅西這批頂級球員,真是不容易的事。

 

梅西和馬拉多納(右)

 

 

 

END

 
 
 
arrow
arrow

    diqiuzhishi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